(相關資料圖)
通訊員?趙鵬?科技日報記者?雍黎
“豬大骨屬于什么垃圾?”“過期的蝦餃屬于什么垃圾?”7月29日,重慶兩江新區(qū)舉行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家庭知識競賽活動。此次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廣大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好習慣,充分發(fā)揮街道、社區(qū)在生活垃圾分類中的“主戰(zhàn)場、主陣地”作用,著力提升兩江新區(qū)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。
來自兩江新區(qū)鴛鴦等8個街道分別選出1個家庭參加,每個家庭由2名家長和1名7-12歲學生組成。
活動開始是《單槍匹馬》必答題,每組家庭依次進行回答,準備充分的家庭幾乎全部回答正確。接下來,便是更加激烈的《奮勇爭先》搶答題,由每組家庭推選1名代表通過搶答獲得機會進行作答。與必答題不同的是,搶答題答錯扣分。更有難度的題目以及激烈的競爭,讓競賽場面出現白熱化。
比賽現場。藍天/圖
在激烈的比賽之后,各個街道代表隊還紛紛進行了《家庭垃圾分類創(chuàng)意活動》展演,有的參賽者將各種廢舊物品制作成了衣服、首飾、手工藝品等,并穿戴這些物品進行走秀。有的則根據生活中的垃圾分類編排成了小品,引起現場陣陣笑聲。
最終,經過24道必答題、20道搶答題的比賽之后,來自翠云街道的“快樂之家”代表隊以185分的高分獲得一等獎,并代表兩江新區(qū)參加市級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總決賽。來自金山街道、禮嘉街道、鴛鴦街道的代表隊獲得二等獎。來自人和街道、康美街道、大竹林街道、天宮殿街道的代表隊獲得三等獎。
兩江新區(qū)黨工委委員、管委會副主任張黎出席活動并為一等獎獲得者頒獎。張黎表示,兩江新區(qū)堅持“全周期管理、全過程治理、全區(qū)域實施、全社會參與”原則,強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,取得了階段性成效。希望大家深入學習《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,從現在做起,從每一個人做起,讓兩江新區(qū)天更藍、水更綠、城市更美麗。
據了解,兩江新區(qū)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,截至目前共辦理智能分類卡28.5萬戶,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8%,回收利用率達40%,廚余垃圾日均收集量約150噸。
下一步,兩江新區(qū)還將持續(xù)開展“敲門入戶”、桶邊指導,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宣傳氛圍,組建志愿隊伍對物業(yè)單位、黨政機關、小區(qū)、商業(yè)等分級分類開展培訓,開展“小手牽大手”等家校聯動主題活動,持續(xù)深入落實垃圾分類科普教育。